界面新闻记者 | 高菁
“锂电双雄”近日披露了一季度业绩,其中一家率先实现扭亏。
天齐锂业(002466.SZ)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25.84亿元,同比下降0.02%;净利润为1.0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上年同期,天齐锂业亏损38.97亿元。
同期,赣锋锂业(002460.SZ)营业收入为37.72亿元,同比下降25.43%;净亏损3.56亿元,亏损有所收窄,但亏损态势仍在延续。其去年同期亏损4.39亿元。
2024年,受锂产品市场波动影响,锂产品销售价格大幅下调,两家锂业巨头曾双双陷入巨亏。
天齐锂业去年实现营收130.63亿元,同比减少67.75%;净亏损达79.05亿元,折合每天亏损超2000万元,创下该公司自上市以来亏损最多的一年。
赣锋锂业2024年实现营收189.06亿元,同比减少42.66%;净亏损20.74亿元,同比下降141.93%,是赣锋锂业自2010年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
天齐锂业今年一季度业绩大幅好转在其意料之中。该公司此前在3月举办的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曾表示,有信心公司业绩将会逐步改善。
该公司能够在今年一季度扭亏,主要由于影响其2024年业绩的多个不利因素在逐步消除。
该公司在一季报中主要提到了两方面因素。
首先是,得益于控股子公司Windfield Holdings Pty Ltd锂矿定价周期缩短,其全资子公司Talison Lithium Pty Ltd化学级锂精矿定价机制,与天齐锂业锂化工产品销售定价机的时间周期错配影响已大幅减弱。
随着国内新购锂精矿陆续入库及库存锂精矿的逐步消化,天齐锂业各生产基地生产成本中耗用的化学级锂精矿成本,基本贴近最新采购价格。
与此同时,受自产工厂爬坡及技改的积极影响,天齐锂业2025年一季度锂化合物及衍生品的产销量实现同比增长。
其次,鉴于天齐锂业重要参股子公司SQM税务争议裁决对其净利润的影响已于2024年度确认,根据彭博社预测数据,SQM一季度预计将同比增长,天齐锂业在同期确认的对该联营公司的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增长。
此外,天齐锂业终止投建奎纳纳工厂二期氢氧化锂项目产生的在建工程及使用权资产减值已在去年计提完毕,对于一季度业绩的冲击大大减少。
赣锋锂业并未具体披露一季度继续亏损以及亏损同比收窄的原因。
该公司在3月中旬接待调研时曾表示,目前的锂价已经处于相对底部区域的概率较大。
然而,一个半月过去了,锂电行业仍深陷“供给过剩”泥潭,锂价下探仍在继续。
自2010年以来,锂电行业经历了两轮较大的价格波动周期。第一轮波动在2015-2019年,碳酸锂价格经历了从4.2万元/吨低点涨至18万元/吨的高点,再跌至2019年底的4.8万元/吨。期间,碳酸锂峰值价格是最低点的4倍多。
目前,锂电行业正处于自2020年以来的第二轮波动。碳酸锂价格在2022年最高涨至近60万元/吨,后经历剧烈震荡大幅回落。
截至目前,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跌破7万元关口。上海钢联最新数据显示,4月30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报6.79万元/吨,已较年初跌超9个百分点。
上海钢联指出,7万元以下的碳酸锂价格,已经打破了部分锂盐厂的生产成本,并且在不断趋近更低成本的厂家。与此同时,锂矿价格和碳酸锂价格的倒挂已经持续了近半年时间,不断地消耗着锂盐厂家的现金流。
赣锋锂业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71亿元,同比下滑了1422.07%。该数据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净额,体现了企业经营活动创造现金的能力。
对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大幅下滑,赣锋锂业表示,受锂价下跌和国内销售占比上升影响,一季度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减少。
此外,该公司期末应收款项融资余额较期初增加15.92亿元,主要由于报告期内票据贴现利率较高,为降低财务成本,赣锋锂业选择主动控制票据贴现规模。这导致了部分本应回笼的现金尚未体现于经营活动现金流中。
目前,业内尚未出现海内外重要矿山的减停产以改变锂矿和锂盐过剩的现状和预期。
据高工锂电,国内锂盐大厂的多数项目预计将在2025年迎来集中投产,部分已投产项目也将在2025年进一步进行产能爬坡。预计今年锂盐供给过剩还将持续。
上海钢联分析称,在当前的低价下,供给端的增速势必放缓,但较高的锂矿和锂盐库存,压制了价格反弹的空间,这轮寒冬或将持续到2027年。
近两年,在动荡持续、竞争加剧的行业背景下,天齐锂业与赣锋锂业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天齐锂业提出“夯实上游、做强中游、渗透下游”的长期发展战略,即注重上游锂资源布局、有序推进基础锂盐产能扩张计划、与价值链上下游的头部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综合看,天齐锂业的重心仍然聚焦在中上游领域,其业务涵盖锂产业链的关键阶段,包括硬岩型锂矿资源的开发、锂精矿加工销售以及锂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
天齐锂业也是国内首家且目前唯一一家实现100%锂自供的公司,其核心资产澳大利亚格林布什矿是全球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在产锂矿项目,也是全球成本最低的锂辉石矿山。
得益于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天齐锂业在实现锂矿原材料完全自给自足的同时,也实现了较低的锂产品加工成本。这使得该公司的成本支撑能力显著高于同行。
赣锋锂业则选择了入局锂电池制造领域,且营收比重在向此领域倾斜。
目前,赣锋锂业主要销售产品品种以锂系列产品和锂电池系列产品为主。去年,其锂系列产品实现了120.17亿元的营收,同比下滑50.88%,占总营收的比重为63.56%,较上年下滑超10个百分点。
该公司去年锂电池系列产品营业收入为58.97亿元,同比减少23.49%,为赣锋锂业贡献了31.19%的营收,较2023年提高了7.81个百分点,创有记录以来新高。
赣锋锂业的锂电池业务覆盖固态锂电池、动力电池、消费类电池、聚合物锂电池、储能电池及储能系统等五大类二十余种产品,其在该领域布局了赣锋锂电等多家子公司。
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今年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曾表示,目前电池业务主要聚焦于储能板块。
然而,该领域当前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高工储能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储能电芯规划产能超1000 GWh,但实际出货量仅300 GWh,产能利用率尚不足35%。赣锋锂业的多元化布局或使企业短期承压。
寒冬持续下,走向两条发展路径的“锂电双雄”后续表现将如何,仍需继续关注。